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首  页 新闻速递 党建报道 机关动态 直击县区 群团工作
《30年,30人》普通人的故事,最真实的历史
2008/10/27 9:41:01   来源:中国网             打印本页   

     古人有云:“三十年曰一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这句话恰好可以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做一个注解。我们相信,了解一段历史的最好方法是记录这段历史中各色人物的生活状态。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外文出版社用中、英两种文版出版《30年,30人》一书,通过讲述人物的生活故事,真实、形象地反映这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以此为改革开放保留一段鲜活的记忆。而且,该书有幸请到了改革开放的推动者之一厉以宁教授亲自做序,这使该书增色不少。
  
   附:序
  
   真的感到时间过得太快,从1978年到现在已经整整30年。30年前的几件大事,比如说,恢复高考之后第一批大学生进校、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1976年天安门事件平反、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特别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些都仿佛是前不久的事情,使人们记忆犹新,然而,它们确实已过去30年了。
  
   过去的30年,是中国生命力迸发的30年,更是每个中国人的生存空间、发展机遇和各种权益得以逐步舒张的30年。正是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也正是改革开放,让中国打开了关闭多年的门,一步步走向世界。
  
   30年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心灵震撼的史剧,回荡着一个个振聋发聩的箴言诤语,也承载了太多人的壮烈和悲伤、光荣与梦想……这些,已和改革风云一起镌刻在了历史的天空。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改革开放的30年,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开创了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新体制,使每个人的潜力极大地发挥出来,释放了自己的能量。在实践中,每个人都在创造着历史,每个人的生活都折射着历史的片断。今天,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在奥运圣火照耀中华大地之年,外文出版社用中、英两种文版出版《30年,30人》一书,通过记录人物的生活历程来反映这段鲜活的历史,我不但认为这个方式很可取,而且认为这也许是一种更生动、更贴近现实的叙述历史的方式。
  
   读完本书的初稿,我有这样几个感觉:
  
   第一,立意有特点。在这30年中,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本书立足于描绘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轨迹,以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经济领域内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背景,从个人生活的细节来观察变化。这样更能体会改革带来的成果或实惠,也更能理解当初这一决策的发起者和推动者的深远考虑。
  
   第二,视角有广度。这本书选择的30个人,既有最先尝试改革开放的袁庚同志以及当年和我一起为改革理论贡献才智的江平教授,也有因改革开放以后才兴起并且现在仍然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的民营企业家,更有许多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每一位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读者几乎都能从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第三,内容有价值。如果只是一个人的故事,那就很难体现30年里发生的种种变化,但30个人累加起来,就能折射社会经济生活的很多方面。从最初的高考制度恢复、知识青年返城、冤假错案平反、农村承包制的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造,直到最近几年发生的农村医疗改革、基层民主自治、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等等,这些决策和举措究竟给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全书并没有多加评论,而是用真实的记录给读者作了回答。
  
   第四,问题有涉及。可以肯定,这不是一本一味唱赞歌的书。不同人物的际遇沉浮、喜怒哀乐,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下岗失业、三峡移民、社会矛盾、农民工境遇……当然,这不是一本理论著作,不必深入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留在这里,让读者思考,供有志者作进一步研究,可能更有价值。
  
   经常有外国朋友问我:改革开放究竟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我想,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答他们的一些疑惑。
  
   最近几年,关于改革开放的“存废之争”此起彼伏。有人认为,改革进入到第30个年头,已经没有继续进行的道理,再改就意味着原先政策的失误了。我和不少理论界的朋友则认为,总的说来,这30年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书中30个人不同程度的生活变迁已经说明了问题。但是,一项政策很难将问题一步到位地解决,就拿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股份制改革来说,起初我们争论了很久,最后还是觉得不能直接同国际接轨,所以采取了“双轨制”,即“增量流通,存量暂不流通”的模式。后来,条件逐渐成熟了,“双轨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于是才推行股份制的第二次改革,把“双轨”并成“单轨”,这就是股权分置改革。
  
   有人说,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对于社会的改变之大,超越了过去几千年。这句话很有意思。不同阶段的历史也许不好简单地类比,但至少可以说,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成功地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经历和成就是前无古人的。我们可以无愧地说:这是历史的创举。我想,只要我们坚守过去30年这种开朗的视角、开放的心态和开拓的精神,再过30年,中国依然可以再创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忧患仍在,但信心不减。
  
   我有幸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这30年,我几乎从未停止过观察和思考。这30年,值得追忆的故事太多、太多。虽然这本书里的某些观点让我难以苟同,但是,她让我有一种“回归”的亲切,那就是回归到细节,回归到生活,回归到平凡。但这种“回归”丝毫不影响我们对置身这一伟大时代的激昂与自豪。相信这也是每一位读者的感受:你可以不同意书里的某些提法或某些见解,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厉以宁
  
   2008年7月18日
  
   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厉以宁简介: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并担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路洋)

站内链接:
2008/10/27 9:41:01
精彩推荐
[图文] 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务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
市司法局举办第一期机关“党建红引领司法蓝”微论坛
市财政圆满完成2023年度市级部门决算会审工作
东海县机关党支部书记人文素养暨能力提升研修班
中共连云港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联系电话:0518-85811441
苏ICP备05050405号  连备3207050152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