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首  页 新闻速递 党建报道 机关动态 直击县区 群团工作
连云港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
2003/11/4 9:28:36   来源:             打印本页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要求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连云港市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江苏省I级II类中心城市,应该以什么样的目标定位,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方针,全面融入江苏“两个率先”大局,尽快实现“快速崛起”目标,是我们必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既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一、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小康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人类社会的一个发展阶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概念。其涵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完善。
  
   1.小康的基本内涵与演变
  
   小康一词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教授将小康定义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四个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并用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的高低来衡量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59—50%为温饱,49—30%为小康,30—20%为富裕。在我国,“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亦劳止,讫可小康”。“小康”在西汉《礼记、礼运》篇中得到了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模式。中国古代社会的小康,是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一种描述,是几千年来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企盼。邓小平将小康设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的第二步战略目标。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比如人均GDP1000美元,……。”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1991年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小康目标和蓝图描绘为“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次会议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拓宽消费领域,引导合理消费。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充实精神生活,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行保障城镇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并勾画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即前述的“六个更加”。
   综合以上关于小康的各种表述,其概念和涵义可以概括为,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人民生活水平高于温饱,但还不够富裕,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舒适、精神健康、环境和谐的一种社会发展程度。
  
   2.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
  
   小康具有阶段性、历史性特征。它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定义的,不同时期,人们对小康的理解是不同的。现代社会,必须用现代标准来描述它。
   小康具有空间相对性,必须按国际标准加以衡量。如果衡量小康的标准不科学,各地区按照自己制定的一套标准进行衡量,自认为达到了小康,但和国际标准进行比较,仍处于落后状态,也不能说是小康。按照国际标准衡量,小康的收入水平相当于当前世界中下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
  
   小康是一个群体的社会经济范畴。其整体性表现在:第一、不能用小康之家,而要用小康社会对小康进行测度。第二、小康社会不仅表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上,还表现在综合经济实力、社会发展水平和精神生活等各个方面。
   从上述小康内涵的演变和基本特征来看,全面小康社会既包括经济发展目标和人民生活目标,也包括社会发展目标和政治发展目标,是一个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形态。
  
   3.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的区别
  
   一是涵盖内容不同。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构想的目标模式,无论是1994年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的《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还是1996年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又联合制定的《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和《中国城市小康标准》,从其指标体系的构成来看,主要偏重于物质生活,对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发展要求等虽有提及,但比较原则、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少,对民主法制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基本没有涉及。而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一种社会形态。
  
   二是衡量标准不同。人均GDP是衡量小康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我国确定的总体小康标准人均GDP为800美元—1000美元,这一标准还属于世界中下收入国家水平之列。根据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类,人均GDP:低于5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545—2200美元为中下收入国家;2200—5999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而全面小康标准人均GDP为3000美元,这一标准已属于中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另外,其他衡量全面小康指标的标准如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率等指标与总体小康相比也有大幅度提高。
  
   三是根本要求不同。2000年我们实现的总体小康是以全国、全省或全市为总体进行衡量的,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从全国来看,2000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已经达到1400美元,西部地区只有600美元。2000年,我国农村尚有近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近2000万人还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而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实现了这一宏伟目标,就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现代化阶段。
  
   二、连云港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参照《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中确定的10项核心指标以及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蕴含的10项指标,以2020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的各项预期指标为标准值,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12项指标。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00美元(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是我市到2020年应该奋力争取的目标,也是体现“两个率先”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硬指标”。
  
   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以上。是全国标准1.8万元的1.4倍,相当于南京市2015年的收入水平。
  
   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以上。是全国标准8000元的1.6倍以上,相当于南京市2015年收入水平的87%。
  
   4.恩格尔系数低于30%(2002年为42.2%)。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用以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
  
   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2002年为21平方米)。
  
   6.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2002年为33.6%)。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30%(2002年我市城市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16%),比全国标准高10个百分点。
  
   8.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50%(2002年为20%左右)。该指标与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一起用以反映国民的文化水平。
  
   9.每万人拥有医生数30人(2002年为12人)。
  
   10.社会保障覆盖率95%以上(2002年城市社会保障覆盖率为75%),基本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1.森林覆盖率达到30%的理性生态标准。城市基本生态化、园林化。
  
   12.环境保护指数达到90%。污水处理和废气处理应达到目100%,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置达到50%。
  
   根据上述发展目标安排,到2018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具体奋斗目标是:2018年,全市GDP达到1500亿元,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左右,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城市化率5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人均居住建筑面积30平方米左右;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到30%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在5%以内;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率45%以上;每万人拥有医生数25人;城市基本生态化、园林化,森林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为25%以上、48%以上。
  
   (三)实现发展目标现实可能性分析
  
   到2018年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安排既是一个宏伟目标,也是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积极可行的目标,也是通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的目标,因为我们不仅面临加快发展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具有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增长空间和能力。
   1.未来15年,我市加快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将为我们在新世纪加快发展提供比较稳定的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强化,必将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因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这就为我们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创造了条件;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海洋工程为主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快速崛起”的赶超目标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只要我们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善于抓住机遇,十分珍惜机遇,充分用好机遇,我们就将大有作为。
  
   从国内来看,一是我国经济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5000美元迈进时,往往是经济结构大调整、社会格局大变化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的时期。2002年,我国在20世纪末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以后,人均GDP已经接近1000美元,经济发展正进入罗斯托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 “腾飞”阶段。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从我市与全国经济发展关系来看,过去24年,我市的经济增长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因此,我国宏观经济长时期的高速发展,也为我市经济的更快发展提供了长期性的战略机遇。三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更加凸显了我市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推进,对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的我市而言,不仅将成为经济国际化和西部大开发两大机遇的结合点,而且通过全面融入西部发展格局,为我市加快实施“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战略提供及其重要的机遇,将显著提高我市在区域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四是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围绕江苏“两个率先”大局,把加快苏北发展,缩小南北差距,推进区域共同进步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加大各方面对苏北的扶持力度。因此,我们必须从我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竞争优势出发,抢抓机遇上水平,借助外力求发展,实现“率先崛起”。
  
   2.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是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领域全面拓展的社会,是由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到较高水平、比较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虽然过去24年我市经济保持了年均10.4%的较高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并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毕竟我们的人均GDP还只有900多美元,无论与人均3万美元的发达国家,还是与人均2万美元的次发达国家,以及人均1万美元的相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就是在我市内部,市区与县、县与县之间的差距也还很大。2002年,市区的人均GDP为2410美元,是四县平均水平675美元的3.57倍,四县中最高赣榆县人均GDP为840美元,是最低的灌南县455美元的1.85倍。差距就是发展空间,就是增长潜力。
  
   此外,我市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2002年只有33.9%,比全国和全省分别低5个和10个百分点。城乡差距和城乡居民内部的群体差异也很大。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差距、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内部之间差距的缩小,本身都意味着经济的发展。比如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会创造数亿元的消费需求,带来GDP1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再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市的产业层次还比较低。2002年,我市三次产业构成为23.4:44.3:32.3。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6.3%,比全国和全省低10个百分点。目前我市服务业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直接带来GDP近1个百分点的增长。即使与45%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我们也还有近13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
  
   第三,目前我市的交通、教育、卫生、环境等发展状况与全面小康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方面要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还需要巨大投资。而这些投资,不仅可以较大到地改善行业本身发展水平,而且能够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从我市经济总量、人口总量与二者占全省的比重来看,2002年我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3%,但经济总量仅占3.3%,二者相差3个百分点。如果经济比重与人口比重相适应,也就是说,如果我市的人均GDP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那也意味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从差距、从发展空间的角度看,实现上述目标安排是完全有可能的。
  
   3.我市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能力
  
   有发展空间,还要有发展能力。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发展,从现实的角度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能力(所谓潜在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要素与其需求综合平衡后,可以带动经济增长的水平)是9%—10%。潜能的发掘,正是我们实现目标的现实条件。据此分析,如果能够充分挖掘我市的发展潜能,实现比全国潜在增长水平高2—3个百分点是现实的。不仅如此,以下三方面为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保证。一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切合我市实际的促进“快速崛起”的新思路。这就是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二是具备了“快速崛起”的物质基础。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促使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2002年,全市实现GDP350亿元,相当于全省1981年、苏州、无锡1993年的经济总量,开始步入超常增长的起步期,正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1982年—2002年的21年,江苏省GDP年均增长12.6%,今后15年我市经济增长能够达到该速度,人均GDP可达6700美元以上;产业支撑能力的显著提高,为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我市的电力、医药、化工、纺织、新材料等行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开发建设和出口加工区封关运作,宋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临海产业园区、大浦化工区、硅(信息)材料产业园、浦南工业园区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增长极;江苏田湾核电站、江苏新海发电公司、益海粮油、亚洲集装箱、新杜仲氨纶、中电华威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撑了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同时也为加快发展创造了动力源泉;现代化进程明显的加快,显著提高了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根据江苏省统计局1996年研究制定的江苏省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测,2002年,我市现代化总体实现程度评价值为0.7,略高于江苏省1995年的水平,按照有关机构的研究和国际比较资料,我市的现代化发展已经处于起步阶段(综合评价值为0.61—0.70)。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的城市竞争力已经提高到全国中等偏上水平。三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的新阶段。国际、国内发展经验表明,当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时,经济发展进入快速起飞的新阶段,社会结构进入快速转型期。2002年,我市工业化水平指数为36.3%(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为33.9%。处于由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带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总之,我们已经具备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诸多条件,只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部署,按照江苏“两个率先”的要求,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指日可待。
  

站内链接:
2008/1/23 16:55:18
2008/1/22 9:21:53
2008/1/16 16:04:41
2008/1/14 9:31:40
2008/1/9 9:31:58
2008/1/4 10:01:11
2007/12/29 9:40:42
2007/11/7 9:45:55
2007/11/6 9:21:42
2007/10/22 10:02:17
精彩推荐
[图文] 市税务局召开全市税务系统县级局政治机关建设暨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
市人社局开展“以一流作风干事创业 用一流环境赋能发展”主题党日活动
市财政圆满完成2023年度市级部门决算会审工作
赣榆区召开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中共连云港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联系电话:0518-85811441
苏ICP备05050405号  连备3207050152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