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首  页 新闻速递 党建报道 机关动态 直击县区 群团工作
实施“三个创建”,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2003/11/4 8:59:09   来源:             打印本页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在本世纪前20年要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物质文明得到极大地丰富,而且需要大力提高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水平,而创建学习型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化大市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对我市来说,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就是要以“三个创建” (创建学习型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化大市)为载体,全面推动我市“实现快速崛起目标,融入两个率先大局”,加快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一、创建学习型城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建设学习型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围绕“富民强市、快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形成社会化学习网络,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创业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构筑起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框架,用10年左右的时间构建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同步的比较完备的学习型城市体系。
  
   1、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重点树立五种理念:一是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即“学习为本”的理念;二是人人参与学习,终身接受教育,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学习与工作密不可分,双向强化,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四是相互学习交流,即“团队学习”的理念;五是学习重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创新,即“创新性学习”的理念。
  
   2、要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构筑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框架。重点抓好机关、企业、社区和家庭四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各级机关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骨干力量,要发挥其人员素质好、易于组织发动、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围绕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讲求办事质量、坚持廉洁自律、优化服务环境,创建学习型机关;企业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兴衰,要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推进企业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增产增效,创建学习型企业;社区是城市的基层组织,要以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和丰富居民生活为目标,形成社区学习网络,创建学习型社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以提高道德情操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自我更新,创建学习型家庭。城市的其它各类组织,可参照上述要求进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
  
   3、要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工程。按照规范学前教育、改革国民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原则,通过加快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城市文化教育设施等措施,实现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双向强化、教育型社会与学习型社会双重组合,形成“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城市环境,使每个市民在一生中的各个年龄段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4、选择有效工作载体,形成人人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并建立“读书月”。确定每年9月为全市建设学习型城市“读书月”。在这一月的每个双休日,市属所有公共教育设施和文化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在全市广泛组织各类讲座、报告会、读书会、知识竞赛等文化教育活动;举办便民书市、教育咨询等等。二是在全市通过周末课堂、双休日讲座、专题报告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以学电脑、学外语、学科技知识为内容的新“三学”活动和推广普通话活动。三是在有关网站上开设建设学习型城市论坛,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四是强化全市各级各类学习教育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宽领域、广覆盖、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学习教育网络和体系。五是围绕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组织多层面、经常性的社会公益讲座。六是根据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和各地区各单位具体实际,引导干部群众确立个人学习目标,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活动。七是利用重大节庆日或寒暑假,开展家庭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全民学习的热情。
  
   二、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围绕富民强市、快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为重点,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为我市的快速崛起和全面振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安居兴业的美好家园。力争2005年跨入省级文明城市行列,并向国家级文明城市目标迈进;有1至2个县进入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行列。
  
   1、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加快全市城镇化进程。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扭住和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发展项目大推进”、“服务环境大建设”推动大发展,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努力在总量指标上奋力赶,在人均指标上加快超,在优势指标上领先跑。以新一轮的文明城市创建热潮推动新一轮的赶超和发展热潮,实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越全省平均水平,为全市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综合社会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制订完善城市规划,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切实提高规划工作水平。以新区为重点,统筹兼顾,把拉开城市框架与完善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用高瞻远瞩、科学合理、适合市情、体现民意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规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层次、打造城市品牌。不断提高城市建筑的文化品位,更好地展示连云港现代文明城市的形象。
  
   加快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继续贯彻经营城市新理念,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再掀城市建设新高潮。坚持三个城区同步推进,沿街改造、商住开发、拆旧建新同步推进,重点实施一批沿街地块和棚户区改造项目,改善群众居住质量。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构建城市道路网络,综合改造、新建一批城市干道。加强公用设施建设,各类公共设施完好率达90%。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城市道路人均占有面积达8平方米以上。改善城市生活用水质量,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城市饮用水质达标率达100%。优化城市配电网络结构,发展城市邮电通讯事业,加快建设基础信息系统。扩大城市管道煤气、液化石油气供应能力,实施液化天然气改造工程,居民燃气气化率不低于96%。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完善城市环卫设施,完好率达95%,居民垃圾袋装化率不低于95%,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保洁能力。
  
   积极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大力营造绿色生态城市环境。大投入实施城市绿化工程,下决心恢复云台山自然植被,硬措施推进市区农田退耕造林,探索用“金镶玉竹”改造荒山、美化城市、装点小区。实施道路、海滨、广场、小区等园林绿化配套项目,扎实推进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重点项目的绿化工程建设。按照省文明城市规定的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绿地率达30%、人均公共绿地达7平方米的绿化标准,不断提高城市沿路、沿街、沿河绿化覆盖率,道路绿化普及率高于95%。加快实施重点路段、园区广场、窗口地区美化、亮化工程。市区骨干道路的路灯实现全覆盖,城市主干道沿线等重要地段和城市重点建筑的艺术灯光要全部落实到位,城区主次干道亮灯率达97%以上。按照城市规划布局,设计完成一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城市雕塑,一批寓观赏性与教育性为一体、美观大方的城市户外广告,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2、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加强依法治市工作。广泛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方针,制定完善城市管理法规,加大依法管理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净化城市环境,规范城市秩序,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开展专项斗争和集中整治活动,坚决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积极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刑事案件实际发案年增幅控制在10%以内。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力量,开展群防群治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
  
   大力整治交通秩序。继续实施“文明交通工程”,开展交通法规教育,增强市民交通自律意识,严格查纠各类违章行为,减少和杜绝行人、车辆闯红灯现象。在出租车行业继续开展“文明在港城、诚信在的士”主题活动,城市出租车违章率不超过5%,投诉处理率达100%。加强各种机动车辆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善主要交通干道和窗口地段的交通状况,交通事故年增幅不超过10%。抓好公共停车场建设,规范机动车临时停放场地,完善各类交通设施,定期维护路标、交通标志、标线、隔离设施。
  
   加强市容环境整治。严格执行城市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强化市容、环卫管理网络,保持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住宅小区、城郊结合部清洁卫生。加大环保执法和监督管理力度,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综合整治城市噪音、白色污染和街头小广告,着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强化行业卫生管理,加强对沿街各类摊点的食品卫生管理,杜绝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对违章搭建、不规范用字等影响市容市貌的现象,在强化日常管理的同时,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加强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广告的制作和发布,公益广告数量不低于广告总量的10%。
  
   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积极推进科教兴市。进一步调整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大科技投入,普及科学知识,鼓励技术创新,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提高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加快发展广电、体育、卫生事业。做大做强广电事业,大力发展有线电视,达到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85%、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的标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兴建全民健身工程和健身点。加快体育中心建设,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高我市体育场馆建设和竞赛项目水平。结合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进一步深化卫生事业改革,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卫生事业服务水平。继续巩固计划生育成果,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依托城市社区,建立资源共享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计划生育率城区年均达98%以上,农村年均达95%以上。
  
   4、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面提高市民素质。
  
   继续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大张旗鼓地宣传《纲要》规定的20字道德规范,广泛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传“雷锋车”精神以及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强化连云港意识,培育和弘扬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连云港精神,积极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塑造团结向上、文明开放、务实创新、诚实守信为内涵的连云港人新形象。在全市广泛开展“文明诚信一条街”、“百城万店无假货”以及“价格诚信”等创建活动,树立诚信观念,增强诚信意识,倡导诚信风尚。深入开展“与雷锋车同行”活动,继续组织实施“社会扶贫”、“社会助学”和“社会助残”等系列工程,引导市民群众自觉投入志愿者服务、扶贫帮困、绿化家园、美化环境等社会道德实践,促进市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扎实做好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加强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教育。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要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上狠下功夫,切实做到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当前,尤其要积极关注、切实扶持那些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切实转换街道、居委会的工作职能,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抓好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服务活动,组织社区与行业、单位、部队的联创共建。积极推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院评比活动,参创率不低于80%。切实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使每个社区逐步达到有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卫生服务站、警务室、宣传栏等要求,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深化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以规范化服务和窗口单位为重点,引导文明行业创建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延伸,向机关内部延伸,向服务对象延伸。组织参创行业与社区、村镇开展联建共建活动,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组合。加强行业的诚信建设,开展“文明诚信看窗口”专项活动,把宣传教育、群众监督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结合起来,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文明单位创建要拓展创建领域,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水平,在更高的层次上推出一批精品示范单位。
  
   加强文明村镇创建。坚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主线,以中心集镇为重点,组织开展小康示范村镇(乡)和文化先进村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帮助农村群众科学致富,勤劳致富,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适应新形势,促进创建活动向更宽更广的层面延伸。按照“服务环境大建设”的要求,重抓“三优三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机关活动,活动开展普及率达100%。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讲求办事质量,塑造机关公务人员个体和整体社会形象。广泛开展文明风景旅游区、文明导游员、文明职工、文明工商个体户、文明私营企业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扩大精神文明建设覆盖面,为创建文明城市创造条件。
  
   三、创建文化大市,努力提高城市整体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兴市、文化强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方针。坚持以树立城市文化形象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方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和调控水平。坚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增强文化的综合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方针。
  
   1、力争通过十年的努力,把连云港市建设成为与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苏北文化强市。文化基础设施基本满足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建成一批文化标志性工程;城市文化形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城乡居民的文化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基本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产生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获得全国性大奖的优秀文化艺术精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和文艺创作、文艺理论队伍;形成蓬勃发展、繁荣有序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文化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初步形成以六大文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
  
   2、采取适当的文化发展战略创建文化大市。首先,是运用文化品牌战略。打响“孙悟空老家”、“东方桥头堡”的城市文化形象品牌;树立《西游记》文化、陆桥文化等文化研究品牌;塑造“连云港之夏”旅游文化品牌;宣传将军崖岩画等历史文化品牌;扶持赣榆锣鼓、东海少儿版画、灌南魔术杂技等民间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医药、化工、水晶、紫菜、海盐、海水养殖等经济文化品牌。其次,精品带动战略。以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带动整个精神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全面繁荣。再次,小康文化战略。继续用“小康文化工程”总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并向现代化迈进的战略目标,丰富小康的文化内涵、文化支撑力和文化凝聚力,以文化扶贫、科技兴农为主体,全面提高农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3、倡导创新精神,繁荣文化艺术精品生产。完善多出优秀作品的工作机制,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艺术精品。在市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下,加强对重大题材的策划和论证,明确选题,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建立重点作品生产的论证、投入、效益评估等运作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制定申报、审核和质量效益测评制度,对重点作品的创作生产给予资助。鼓励和支持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并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和创作保障。积极探索精神产品投入产出的市场运作方式,形成一整套艺术创作、艺术生产效益回报的科学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文化传播媒体的结构进一步优化,《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人民广播电台、连云港信息港、大陆桥信息中心、《连云港文学》等文化传播媒体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各自的特色,各自形成深受群众欢迎,并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品牌栏目和优秀节目,力争成为传播优秀文化、传播健康信息、树立城市文化形象的良好载体。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紧扣连云港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的研究,加强对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重点抓好《西游记》、《镜花缘》、徐福等历史文化遗存、陆桥经济以及企业文化、民俗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经济文化资源的研究。
  
   4、加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高起点规划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建设规划必须按照“新兴工业城市、新兴旅游城市、新兴海港城市”的目标进行整体布局、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本市地理区位特色,确定本市以生态性城市形象进行文化形象设计和文化功能分区。城市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网点要布局合理,规模发展,根据城市规划合理预留发展空间,逐步建成若干标志性文化设施和文化广场、文化街、文化带。健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区域性文化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公益性文化设施网络。结合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要求,全市各街道、乡镇普遍建设、完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居民住宅小区建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村和社委会建有文化室或图书室。
  
   5、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十五”期间,要赋予“小康文化工程”新的内涵,拓展“小康文化工程”的思路,使“小康文化工程”成为新世纪我市脱贫致富、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文化支撑力。继续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经常性、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丰富基层群众文体活动,一是以创建文化先进、示范县(区);二是培养造就一批群众文化创作骨干队伍,每年推出一批优秀的群众文艺作品;三是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艺资源,形成一定规模和数量的文化体育特色乡(镇)、特色户、特色街道、特色社区,四是逐步形成和完善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等构成的城镇群众文化体系。五是大力发展各种业余文化艺术教育,六是坚持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七是倡导和鼓励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深入企业、军营、校园、街道、乡镇进行公益性演出。八是倡导和鼓励非文化单位的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举办富有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重点办好中国《西游记》文化节、“连云港之夏”旅游文化节,组织好一年一届的“在海一方”广场文化活动、全民健身节、全民读书节、社区艺术节、农民艺术节等富有特色的各类文化活动,烘托城市文化氛围,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6、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优先发展传媒业、信息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规范发展文化娱乐业。扶持发展文艺演出业。促进书、报刊、电子出版物发行业。积极培植会展业、艺术品业、广告业。鼓励社会或个人创办文化企业。
  
   7、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树立连云港文化形象。加强对区域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建设文物景点。力争创建省级文化名城。加强与海外友好城市的文化艺术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艺术表演、举办展览、互换广播电视节目、举办各种文化讲座、研讨会、民间文化交流等形式,促进文化的交流,大力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8、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加强宏观领导,把握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文化运行机制。调整文化事业结构,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对文化事业的执法。
  
   9、加强各类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新世纪文化人才高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文化人才竞争、选拔和激励机制。改革文化人才管理机制。
  
   10、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做到健康、繁荣统一有序。组建各类文化商品市场。发展文化中介组织。完善文化市场要素配置功能。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调控。
  
   11、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完善、全面落实文化经济政策。继续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支持文化设施基础建设。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加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鼓励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捐赠。切实加强对文化发展资金的管理。
  
  

站内链接:
2008/1/23 16:55:18
2008/1/22 9:21:53
2008/1/16 16:04:41
2008/1/14 9:31:40
2008/1/9 9:31:58
2008/1/4 10:01:11
2007/12/29 9:40:42
2007/11/7 9:45:55
2007/11/6 9:21:42
2007/10/22 10:02:17
精彩推荐
[图文] 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务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
市司法局举办第一期机关“党建红引领司法蓝”微论坛
市财政圆满完成2023年度市级部门决算会审工作
东海县机关党支部书记人文素养暨能力提升研修班
中共连云港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联系电话:0518-85811441
苏ICP备05050405号  连备3207050152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