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首  页 新闻速递 党建报道 机关动态 直击县区 群团工作
大力培育与弘扬连云港精神
2003/11/4 8:55:42   来源:             打印本页   

     
   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否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关系到民族凝聚力的大小,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高低与胜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与前途。连云港精神是民族精神在连云港的具体表现形式。大力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客观要求,是连云港“富民强市、快速崛起”的内在需要,也是连云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的重要意义
  
   连云港精神是连云港市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全市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连云港市民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精神,不仅是一个城市、一个地方告别落后、走向文明的动力,而且是维护一个城市、一个地方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支柱。江泽民同志指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了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对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性。
   1、连云港精神是维系连云港新兴开放港口城市的精神纽带。从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凡是有一定影响的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就成为这个城市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渊源于20多年改革开放、植根于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连云港精神,始终是维系连云港沿海开放城市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全市人民“富民强市、快速崛起”的精神动力。连云港精神将来自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文化素质、不同社会心理和不同语言习惯的人群联结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城市共同体。连云港就是以连云港精神为纽带联结成的沿海开放城市,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经济条件的人繁衍生息在一个共同的区域,产生了共同的文化标志,这就是连云港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共同的文化标志,连云港才有了共同的文化规范,这是我们今天必须珍视的极其重要的纽带。要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四百多万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今天,连云港精神已经成为凝聚和鼓舞连云港人民艰苦奋斗,为“快速崛起” 目标奋斗的重要精神动力。
  
   2、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是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连云港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但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连云港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向现代化迈进,是一个宏伟而艰巨的任务。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很多,还会遇到各种风险和考验。连云港精神不仅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而且它所具有的强烈感召力和推动力,可以激发全市人民的斗志,成为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只有始终不渝地对全市干部群众加强连云港精神教育,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战胜各种困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是增强连云港城市实力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市民素质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城市精神的竞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精神的重要作用。首先,连云港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是连云港发展和稳定的精神基础。只有坚持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全市人民才能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在连云港这样一个新兴沿海开放城市,如果缺乏凝聚力,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经济社会就很难得到发展,也谈不上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更谈不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其次,连云港精神作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成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连云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创造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要保持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正是持续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动力。
  
   再次,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为“富民强市、快速崛起”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育和弘扬富于理性思维、富于开拓进取的连云港精神,不断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有所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够为连云港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的价值原则
  
   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市委书记陈震宁同志在市委九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在全市大力开展培育以“团结向上、文明开放、务实创新、诚朴守信”为基本内涵的连云港精神。省委书记李源潮来连视察时指出,连云港的城市精神要有“创业”内容。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始终坚持不进则退的发展观、与时俱进的动力观和海纳百川的人才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1、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必须坚持不进则退的发展观。改革开放20多年来,连云港广大干群解放思想,敢为天下先,在计划经济体制的重围中,冲破一个个盲区、禁区和“雷区”,大胆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效率观、竞争观和发展观。
  
   开拓创新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是连云港精神的灵魂,改革开放培育和造就了连云港精神,连云港精神有力推动了连云港的改革开放。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连云港已经走上了一个新的、较高的起点上,肩负着新的使命和任务。4月中旬,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来连视察指导工作时要求我市“融入全省‘两个率先’大局,南连上海,北接青岛,以建设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开放城市、新兴旅游城市为目标,坚持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的方针,努力走苏北全面小康社会的前头”。连云港要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必须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差距意识,树立不进则退的发展观念,振奋精神,艰苦奋斗,大胆创新,务实求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把这种不进则退的发展观念贯穿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始终,贯穿于每个领域、每一项工作中,才能顺利实现“快速崛起”目标,否则我们的思想认识就会陷入混乱,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
  
   2、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动力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连云港人应该奉行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与连云港在经济上应该走什么路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连云港在三个文明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本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城市文明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观。
  
   连云港人精神动力的核心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和团结奋进的价值追求。连云港人的价值取向,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以富民强市为本,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如何判断连云港的建设和发展,如何判断人们的行为和工作,就要看其是否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利。连云港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中体现在连云港精神之中。连云港从一个小港口到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其中凝聚着连云港人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在这建设过程中,这种精神的内涵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1999年围绕港口广告灯箱被砸事件,在全市开展了连云港形象大讨论活动。2001年配合全省新世纪江苏人新形象大讨论,在全市开展了“增强连云港意识,树立连云港人新形象”大讨论活动,提出了“增强热爱连云港的家乡意识,建设连云港的责任意识,献身连云港的奉献意识”,对于凝心聚力、加快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培育“文明开放、求实向上”的连云港形象。今年初,市委九届二次全委会和全市纪组宣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陈震宁先后两次提出了要培育、弘扬连云港精神。3月,全市开展了连云港精神大讨论,市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集中进行讨论。连云港精神就是要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准确地反映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连云港人的精神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
  
   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不断创新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的动力观。面对苏南和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有些人对连云港的发展感到茫然,精神不佳,工作被动。这些消极的思想认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要加速推动连云港经济社会的发展,除了必须在提高竞争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上下功夫,大力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为全市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外,还要增强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善于寻找新机遇,抓住新机遇,奋发奋进,开拓进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开放的手段,全面提升连云港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3、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必须坚持海纳百川的人才观。人才,一直是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要素。连云港的发展既得益于人才队伍的发展,也受制于人才不足的局限。要在7444平方公里土地上画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关键是要找到能画最新最美图画的人。近20多年来,连云港为适应港口城市,采取了面向国内外实行公开招聘,不断调整人才结构,提高干部整体素质等一系列措施,使干部总量迅速增长、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然而,面对连云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连云港目前人才队伍状况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尤其缺少学科带头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专家。二是人才断层。许多主要学科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段出现“断层”现象,而一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人才,因种种原因而“跳槽”,人才流失使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断层问题更加突出。三是知识老化。尽管连云港在文化教育方面投入很多,但由于基础薄弱,知识老化问题在全市各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科技人员由于没有及时更新知识而被逐渐淘汰。四是人才的层次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一种专业结构合理、行业分布合理、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群体。这些问题,制约了连云港经济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在新的世纪,经济、科技的发展将越来越取决于知识和人才。因此连云港要实现“富民强市、快速崛起”的目标任务,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海纳百川的人才观,把人才看作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生产力,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环境,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制定人才资源发展计划,全面实施引才、育才、选才工程,建立人才储备库,满足连云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三、培育和弘扬连云港精神的基本思路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连云港精神是民族精神在连云港的集中体现,只有大力弘扬连云港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才能增强城市的凝聚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1、以历史文化建设为基础,不断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连云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发展、丰富连云港的历史文化,增强市民的家园意识和文化归属感,是连云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学习借鉴省内外文化,把他们的优秀文化成果引入连云港。研究多元文化发展规律,将不同文化相比较,探索其发展脉络以及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融、借鉴、转化的规律,形成连云港自已的文化特色,不断丰富,充实连云港历史文化内涵。
  
   二是为所有建设者提供平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以“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家园”为出发点,制定有关政策,为外来人才和劳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他们成长、成才、创业、入党、评先、评职称创造条件,给他们的子女享受市民同等的入托、入学和就业机会,尊重他们的劳动,维护他们的权益,对连云港建设作出贡献的优秀分子可以选择到各级领导岗位。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开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四进社区”活动成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通过培育社区文化骨干队伍和扶持群众文化团体,展示各种不同的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
   2、以创新文化建设为契机,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开拓创新,是连云港的代名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少数干部群众出现了不思进取和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切实落实江泽民同志“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通过建立创新机制,使创新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人人想创新、人人要创新的社会氛围。
  
   一是继续推进经济体制创新,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如授权经营、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上市公司重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大力开展行政体制创新,抓好市行政审批中心建设,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政府机构组织形式,建立既相对分离、相互制约、又高效协调运转的政府机构组织形式;三是深入进行科技体制创新,精心培育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机制,培育和形成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四是积极鼓励文化创新,努力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力争创作出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努力建设新兴旅游城市。
  
   3、以诚信文化建设为重点,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连云港在诚信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诚实守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但不讲信用、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缺德失信状况仍非常严重,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尚未建成。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要建立诚实守信的市场机制,形成诚信为本的信用文化氛围。
  
   一是建立基本的社会信用制度。用信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诚实守信成为所有市民的自觉选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二是要建设信用政府。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化行政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法规制度为载体,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约束,推进政务公开,努力建设信用政府;三是要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连云港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实行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增强企业信用观念,建立联合征信数据库,扩大信息涵盖面和市场主体范围,在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市推广;四是要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探索连云港市个人信用征用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对个人信用数据的采集、披露、评估、使用、保护、监管等予以立法规范,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个人信用是“第二身份证”,是经济通行证;五是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督体系。大力提倡和推动以诚信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伦理建设,强化社会信用监督,通过开展“建信用连云港,做诚信港城人”活动,培育“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4、以法治文化建设为保障,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是“连云港精神”的内在要求。虽经过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群众的法制意识仍然比较淡薄,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要推进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依法决策,形成科学决策机制。要严格决策权限、规范决策事项和决策程序,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二是要强化执法力度,推进依法行政。要依照法律规定,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执法职责,理顺执法关系,落实执法责任,严格执法程序,明确执法时限,做到执法任务层层分,权力层层有,责任层层负。三是要完善执法监督,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制定有关制度,保证执法监督检查逐步走向规范化。充分发挥监察、检察和纪检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政务监督机制,使执法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直接监督之下。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手段,完善执法监督细则,定期开展执法检查活动。五是要抓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办好各种新闻媒体的法制栏目,使全市法制宣传教育达到每天“报刊有文字登出,电台有声音播出、荧屏有图像映出”的要求。
  
   (连云港市委宣传部 刘江船)
  
  

站内链接:
2008/1/23 16:55:18
2008/1/22 9:21:53
2008/1/16 16:04:41
2008/1/14 9:31:40
2008/1/9 9:31:58
2008/1/4 10:01:11
2007/12/29 9:40:42
2007/11/7 9:45:55
2007/11/6 9:21:42
2007/10/22 10:02:17
精彩推荐
[图文] 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务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
市司法局举办第一期机关“党建红引领司法蓝”微论坛
市财政圆满完成2023年度市级部门决算会审工作
东海县机关党支部书记人文素养暨能力提升研修班
中共连云港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联系电话:0518-85811441
苏ICP备05050405号  连备3207050152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