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首  页 新闻速递 党建报道 机关动态 直击县区 群团工作
坚持科学发展 实施环保优先 努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006/12/18 16:15:18   来源: 刘 永 忠            打印本页   

     (2006年11月24日)
  
   这次全市环境保护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环保大会精神,分析我市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环保优先方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加强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坚持经济建设和环保工作同步推进,在加快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一是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碧水、蓝天、安静、清洁工程,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市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提高,2005年达88.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加大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力度,蔷薇河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良好。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市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83.0%。进入全国污染控制最好城市和道路声环境最佳城市行列。
   二是加强企业排污监管,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工业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全市1566家排污单位实行申报登记,100多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搬迁关闭市区重污染企业10余家,完成一批重点污染企业治理任务。2005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COD排放量较2000年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1.3%;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1.2%。
   三是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加快污染防治基础建设,环境监管能力逐步提高。“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近40亿元用于环境综合整治,其中近30亿元用于污染防治基础工程建设,4座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环保项目加快推进。全市安装流量监测仪22台和COD在线监控仪7台,建成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3个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核辐射环境监测系统,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初步建成。
   四是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积极开展环保创建活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制定出台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6.1%。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在苏北率先通过省考核,并顺利完成国家技术考核,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扎实推进。赣榆、东海两县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省考核,全市创建12个环境优美乡镇,11个村获得市级以上生态村命名,4个社区通过省级绿色社区验收。
   同时,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相比,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日益突出。2005年,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超标11100吨和400吨。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根本转变,资源能源利用率较低,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如化工行业2005年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2%,而其COD、氨氮、烟尘排放量占全市工业排放总量的48.9%、80.1%和51.9%。三是少数单位受利益驱动存在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倾向,因环保问题引发不稳定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跨界环境污染压力大,环境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环保执法监管力度不够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落实环保优先的几项重点工作
   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坚持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到2010年,全市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65%;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80%以上;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11.1%和15.4%;全社会环保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左右;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四县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环境监管,认真解决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
   加强环保工作,必须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重点突破。
   一要加强以饮用水源安全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突出抓好蔷薇河等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整治威胁水源安全的污染源,有效控制有机毒物等污染物排放,确保饮用水源安全。要加快城乡备用水源建设,结合通榆运河开挖等工程建设,积极开辟市区第二水源。综合治理城市内河,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加强农业灌溉用水和渔业用水监管,扩大农村区域供水覆盖面。
   二要加强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城市低空大气污染治理,加快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逐步淘汰城市非集中供热燃煤锅炉。推进城市清洁能源、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等基础工程建设,开展氮氧化物治理。鼓励支持公交车、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加快淘汰尾气排放污染严重车辆,严格新车准入制度,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确保到2010年底,全市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控制在3.9万吨以内。
   三要加强以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为重点的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强化对各类化工企业及化学品仓库的监督管理,防止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故。加强对危险化学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处置的监督管理,确保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100%。鼓励支持工业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和废旧电子电器的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强化核与辐射监管,为区域社会安全提供技术保障,确保辐射安全。
   四要加强以土壤污染控制为重点的食品污染防治。加快全市土壤背景值调查工作,有效开展土壤综合利用规划和重金属、有机毒物、非金属无机毒物和生物对土壤污染的防治,开展土壤修复工程试点,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推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重点控制农药、化肥和重金属污染,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减少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从源头上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按照产业政策和环境容量要求,结合跨越发展目标、我市产业特点,优化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产业;扩大发展现代物流、旅游等占用资源少、排放污染少、吸纳就业强的现代服务业;鼓励支持发展秸秆加工等环保型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扩张,分期分批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高的产品和产业。2008年底前,所有草(棉)浆化学制浆,年产5万吨以下的废纸造纸、制革,年产1万吨以下的酒精和淀粉生产线要全部淘汰。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积极总结试点单位经验,扩大循环经济试点范围。以现有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基础,组织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引导各类开发区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努力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积极推动企业内部循环,引导企业以清洁生产为重点,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适应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需要,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服务企业,到2010年全市80%以上星级饭店要建成“绿色饭店”。
   三要加强园区环境监管,规范企业排污行为。各级各类开发区在环保工作方面要走在前列,招商引资上项目要坚持先环评后建设,禁止引进国家限制的“十五小”、“新五小”项目和排放致癌、致畸物质及恶臭气体的项目。新建扩建园区,要严格执行“三同步”,进一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省级以上园区要加快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等配套设施,实现工业“三废”排放的集中处置。认真落实小化工专项整治,巩固和深化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强化排污总量控制,使企业在达标排放基础上削减排污总量。严格监控管理,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努力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排污总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三)积极开展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在加强环境保护基础上,通过积极的建设来修复和重建良好生态,为子孙后代留下“净水、蓝天、绿树、青山”的生态环境。
   一是加快各类生态创建步伐。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创新思路,加大力度,加快实施各项生态工程,完成生态村、镇等重点示范区域、示范项目建设并向面上推广,继续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到2007年,四县要全部达到生态示范区标准,2010年,建成20个左右国家级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市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比例达50%以上。
   二是大力推进“绿色连云港”建设。当前绿量不足仍是我市生态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加快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是降解污染、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按照“猛增绿量、适宜树种、合理密植、栽则成林”的要求,积极推进沿海、沿河、沿路等生态林网、经济林网建设和城镇、村庄绿化,构建生态安全屏障。要进一步落实措施,科学控制开山采石,对已经开采的山体,要抓紧整治,恢复绿化。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20%和40%以上。
   三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认真落实《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组织实施碧海行动计划为有效抓手,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管,强化海岸带、近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在抓好陆源污染控制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船舶污染及海岸污染。积极实施重点海域的生态环境修复,加快推进海州湾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研究推广生态养殖,有效防止养殖污染,努力使自然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
   (四)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努力建设适宜人居环境
   坚持把建设“创业居住双适宜城市”作为城市优先发展目标,从提高空气质量、防治水污染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一要实施农村环境整治。积极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大力推进“六清六建”工作,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重点解决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以及由工农业废弃物、农用化学品及人畜粪便造成的农村水污染问题,认真试点,综合防治。要结合发展农村沼气,加强农村改厕和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及处置能力。
   二要推进污染综合防治。重点是实施“三清”工程。即:实施“空气清新工程”,加强对建筑、拆迁和市政建设等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防治及对市区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的控制,努力减轻扬尘污染,完善餐饮业环境管理办法,逐步解决餐饮业油烟扰民问题。实施“水体清净工程”,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要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开展中水回用试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取清淤、活水、护岸、绿化等综合整治措施,不断改善河流水质及周边环境。实施“环境清洁工程”,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设备和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高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率。
   三要开展社区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环保“四进”活动,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大力开展“绿色社区”、 “绿色单位”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到2010年,60%以上的社区要达到绿色社区标准。加强对各类固定噪声源、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城市交通等噪声污染的防治,巩固提升噪声达标区建设,提高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努力营造一个安静祥和的人居空间。
   三、努力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水平
   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保障措施,努力提升环保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要正确处理“治标”与“治本”的关系。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一方面要狠抓重点污染源防治,严格按照全市COD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强化以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不断改善环境;另一方面要结合 “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做到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二要建立健全环保工作良性机制。首先要严格环境准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省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环境准入标准。发改委、环保、国土、金融等部门要发挥工作合力,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审核,把好从源头上防治污染的关口。第二,要多元化集聚资源发展环保事业。把环保投入列入财政支出和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环保投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按照“排污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环保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推进污染治理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第三,要加强跨界污染联合防治。在总结石梁河水库、龙王河流域跨界污染防治经验基础上,推广联席会议、联合监测、联合防治、联合执法的跨界共防机制,研究制订跨界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加强信息沟通,切实解决好跨省、市的污染难题。第四,要形成公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和项目,要通过听证会、公示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努力形成社会公众参与、人人关心环保的浓厚氛围。
   三要提高环境统一监管能力。实施环境发展综合决策,把环境指标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把辖区环境质量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重要的要素参与综合平衡,优先安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强化环保管理目标责任,严格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层层量化分解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健全环保工作考核问责制度,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制定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预警应急防控体系,从队伍建设、装备配置、信息平台等方面,抓好应急能力建设,增强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围绕重点饮用水源保护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持续深入地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努力提升环保监管和执法效果。
   四要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科技含量。把落实环保优先方针与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结合起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废水处理工艺等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大力推广环保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企业环保技术的改造创新,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率。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创业,加快环保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研究开发环保技术,投资兴办环保产业,重点扶持建设一批环保示范工程。结合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扶持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行业特点,大力培育环境科技人才,努力为提升环保工作水平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五要努力多办实事创造良好条件。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努力多办实事,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创造条件。一是继续加大环保投入,明年开始市里将按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的标准逐年增加市级污染防治资金,同时每年安排8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奖励环境保护工作中作出显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县也要相应安排环保工作经费。二是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建成运营墟沟、灌云、灌南污水处理厂。三是开工建设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应急处置系统和自动监控系统二期工程,争取2010年前初步实现环境监测、监察、宣教和信息管理现代化。四是建设废旧电子电器收集网络,市及四县至少各建设1个收集点。五是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环保技术和监管执法队伍。
  

站内链接:
2023/8/4 22:20:47
2021/12/17 15:07:04
2018/5/5 17:16:03
2018/4/20 17:43:42
2018/3/29 9:03:35
2018/3/21 8:50:02
2018/3/2 8:46:57
2017/12/11 9:14:07
2017/12/7 10:09:42
2017/11/24 9:36:32
精彩推荐
[图文] 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务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
市司法局举办第一期机关“党建红引领司法蓝”微论坛
市财政圆满完成2023年度市级部门决算会审工作
东海县机关党支部书记人文素养暨能力提升研修班
中共连云港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联系电话:0518-85811441
苏ICP备05050405号  连备3207050152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