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首  页 新闻速递 党建报道 机关动态 直击县区 群团工作
第五讲 促进先进生产力,创造先进文化,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3/8/19 11:30:20   来源: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科研局长、三部主任 王洪模(研究员)            打印本页   

     本讲题是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来展开的,也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学习纲要》)第四、九、十六部分的具体阐释。
   
   《学习纲要》在绪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学习纲要》还在分论中,把“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联系起来论述;把“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联系起来论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联系起来论述。从而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揭示了“三个代表”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方面的指导作用。这是我们在学习中需要从总体上把握的基本思路。下面我分几个问题来讲:
  
   一、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学习纲要》首先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执政党如何保持先进性,来论述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学习纲要》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段论述,并且深刻认识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呢?我们先从党的历史方面来认识。回顾党八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可以看到,我们党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可以说,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最终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好,建国后的三大改造也好,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也好,可以说,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特别是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的重大标志。
  
   我们再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来论证。纵观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一般说来,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劳动者的科学技术及文化水平较高;劳动资料特别是其中的劳动工具比较先进;其劳动对象是那些需要劳动主体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并且通过较先进的劳动资料方能认识、掌握从而加以利用的比较复杂的客体。劳动者以知识和技能为中介,将自己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力结构,进而发挥生产力系统的整体功能。在不同的时代,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要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我们还可以从当今世界形势来分析。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扑面而来,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尤其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贡献率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形成了当代先进生产力的标志物——知识型、智力型的生产力;人们的生产活动日益从狭隘闭塞的传统状态走向精细分工和广泛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状态,由此形成规模巨大的社会化生产力;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日益走向市场化,由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形成了高效的市场化生产力。当代生产力还具有一个新的特点和趋势,那就是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人类社会正大踏步地迈入信息社会。信息作为一种新的资源,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和生存方式,极大地改变了生产力的现实形态,这样就形成了蕴含高科技知识在内但又根本有别于知识型生产力的信息化生产力。从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来看,当代先进的生产力,就是知识型的生产力、信息化的生产力、社会化的生产力、市场化的生产力。党要推动和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必须从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世界范围生产力大发展、大变化的高度,来考虑和实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问题。就现阶段的中国而言,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根本改变,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这是由生产力的动态性质所决定的,它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要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就不应只是一般地代表静止不动的生产力,而是要始终代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要求和方向,代表具有先进性质的生产力。所以,先进性对于党来说,不是一时一地的要求,而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要求。
   
   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我们在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生产力同时,对于仍然存在的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既不能脱离实际地简单地加以排斥,也不能采取安于现状、保持落后的态度,而要立足实际,创造条件加以改造和改进,通过长期努力,逐步使它们向先进适用的生产方式转变。
  
   《学习纲要》在分析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之后,又分析了构成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从而说明了怎样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学习纲要》强调指出,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首要任务。其中讲了几层意思:
  
   第一,人民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体。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第二,提高全民素质是党发展先进生产力面临的迫切任务。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全民素质越高,越能促进本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在竞争中,越能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着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方面的素质,对于发展我国生产力,提升综合国力及经济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了,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将得到极大提高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就能更快、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然而,鉴于我国人口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人口基数过于庞大的客观情况,提高人口素质对于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而言,就显得尤为迫切。
  
   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对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学习纲要》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是治国之本。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意识,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些年来,党中央一再号召要培养和造就一代年轻人才,并提出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以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开创人才辈出并能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学习纲要》还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构成的重要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革命力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放眼未来,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科学技术长期落后的国家和民族,社会生产力就不会有大的发展,就难以繁荣昌盛,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党要肩负起民族复兴与发展的历史使命,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制定和实施好新世纪的科技发展战略,抢占科学技术及其产业的新的制高点。
  
   《学习纲要》还论述了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以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问题。《纲要》指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此,必须敏锐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全党同志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的纠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这是本讲的第一个大问题。
  
   二、不断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学习纲要》在论述“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时,首先指出了建设先进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学习纲要》是从“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两个大视角去分析这个问题的。
  
   纵观当今世界,《学习纲要》认为,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面对这样的形势,努力建设先进文化,与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都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所谓战略任务,是指综合国力日趋激烈的竞争,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外交实力的竞争,还包括以民族凝聚力为中心的文化实力的竞争。民族凝聚力源自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虽然它是无形的,但其作用极为重要。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以民族凝聚力为核心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堪称造就生产力的生产力,是形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外交实力的“软件”实力,在综合国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从当代中国来看,《学习纲要》认为,在我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民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党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对此,《学习纲要》进一步阐述了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和方针原则。文章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决定着一个政党及其事业的成败。在新的世纪,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 这里所说的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里所说的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这里所说的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
   在怎样创造更加灿烂的文化上,《学习纲要》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习纲要》对这个方面的思想作了充分的阐述,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归根到底就是建设民族精神。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民族精神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源泉,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个民族精神,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纲要》还强调要把握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使法律和道德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治国安邦、执政兴国的重要条件。
  
   《学习纲要》也认为,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同行为规范的培养结合起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发挥其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作用。
  
   《学习纲要》还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提出,必须重视和加强教育工作,要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认识。要重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
   《学习纲要》在论述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还提出要发展提高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把体现党的宗旨与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使之为全党全国大局服务。要坚持党的文艺工作方针,尊重文艺规律,不断创造、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确保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确保正确导向,确保党对文化工作的宏观控制力。
  
   三、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辩证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们党80多年来带领人民群众赢得一切胜利,取得一切成就,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沉着应对时代挑战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面对今天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学习纲要》强调指出: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
   《学习纲要》围绕这个内容,阐述了以下几个重要观点:
  
   其一,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深对“根本目的”的认识。《学习纲要》指出,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败。因此,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人民利益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人民的历史地位、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等问题。
  
   第一,要认识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内涵。人民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是指具有中国国籍并且不触犯刑律的人们,这里就包含了广大人民的含义。“广大人民”之前加上个“最”字,是我们执政地位领导职能和广泛的社会基础的鲜明体现。最广大人民,是指包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内的最大多数的劳动群众,也包括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的各社会阶层人员。在新形势下,我们党首先要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人民的利益。只有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党所代表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才是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也就是根本利益。
  
   第二,要认识人民利益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享有切实的经济利益。主要是指人民享有保证自身生活需要,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权利。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我们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人民享有不断提高物质利益的权利。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人们的工作、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工资待遇及个人利益不断增加,教育及文化、社会保险条件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人们直接或间接得到了更多物质利益。
  
   人民利益的内容还包括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利益。主要是指人民履行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依法平等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行使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权利和义务。人民享有广泛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经批准)的自由,有担任国家公职、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的权利等。
  
   人民利益的内容也包括人民享有充分的文化利益。所谓文化利益,主要是指人民群众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享受科学文化、艺术文明的成果,不断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权利。
  
   第三,要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主体力量,不仅为社会创造日益增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生产关系的改变,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且人民群众还对社会发展规律有着最直接、最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因而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各种利益要求和实践行为,往往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发展趋势,体现着社会发展规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就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就必然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
   
   第四,要认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学习纲要》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一个政党要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结合起来,切实为人民谋利益。在这个问题上,容不得任何含糊。谁这样做了,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谁要是不为人民谋利益,或者言行不一、愚弄群众、欺骗群众,甚至侵害群众的利益,谁就必然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我们党是执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我们党的历史证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的根本源泉。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信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存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
   其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利益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和利益主体、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正确处理和调整利益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握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什么。二是要十分重视涉及人民群众各个层次的切身利益的问题。三是要正确处理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四是要充分认识经济利益多样化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
   第二,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全局与局部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在进行利益分配和调整时,要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维护全局利益和集体利益,同时又照顾和尊重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但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来看,全局利益是根本利益,绝不能因为只顾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当然,在可能的条件下,也要尽可能照顾局部利益。邓小平说:“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许多小局必须服从大局,关键是这个问题。”
  
   第三,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然涉及利益的调整和分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维护最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但有时也会损害一些人的眼前利益。因此,处理好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是深化改革的紧迫问题,也是我们能否做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
   
   其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学习纲要》指出,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因此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心群众、代表群众利益,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十分具体地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党做到:一是努力加快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二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形成人民群众利益调节的有效机制。三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四、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成效
  
   上面讲的三个大问题涉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涵义和精神实质。下面我讲讲学风的问题。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在“三个代表”思想的应用上。为此,中共中央在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中指出:通过学习,要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就目前情况看,我们要“学以致用”,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必须解决两个问题,这就是“真信”和“活用”的问题。
   
   所谓“真信”,就是要建立对“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体系的坚定信仰,能够坚定不移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要提出“真信”这个问题呢?首先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有共同的理论基础,把全党凝聚起来,从而产生攻无不克的战斗力。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证明,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信仰,没有理论上的坚定信仰,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坚定。同时,一个政党理论水平的高低也是这个政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党早在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写在自己的党纲党章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正象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过去无论我们党多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却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真正的优势。邓小平这段话,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党我们国家正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我们非常需要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共同信仰的理论武器,以便指导我们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其次,第二个理由是目前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在总体上大家都相信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但是,毋庸讳言,在一些同志心里对这一重要思想还有疑问,在学习中应当进一步解决是否“真信”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志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其内容的一般意义来说,并不是什么新提出来的理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都有其理论渊源,似乎没有什么新的价值。有这样认识的同志没有看到,今天被党的“十六大”庄严地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不是简单地重复以往的结论,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已有结论的基础上的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其中谈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虽然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保持勃勃生机的力量之源;但是,无论是生产力,还是文化,都是发展的、前进的,生产力的先进性,文化的先进性,都只能以发展的角度、前进的角度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十六大所阐述的“三个代表”的创新。所谓发展要求、前进方向,都体现着一种运动、一种变化、一种进步,没有发展和进步,生产力和人类文明就不能存续。因而,只有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才能真正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丰富的时代内涵。而这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与时俱进”精神,还表现在它所代表的中国先进生产力、中国先进文化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已经发生了时代内容的新变化,具有了许多新的现实内容。这些新的现实内容,不仅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当年所面对的现实有所不同,而且也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所面对的现实有所不同,甚至与改革开放前期邓小平所面对的情况亦有所不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进入了生产力发展的新时期。今天,我国的生产力已经实现了由农业、手工业向近代工业的转化,而且正致力于从机械化、电气化向信息化的转化,现代化的浪潮正猛烈拍击着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要站在浪潮的前头正确地引导人民前进,就需要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新的理论的指导。就文化而言,中国今天的文化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文化建设是致力于全党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并积极地吸收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外优秀文化成果;而进入新世纪,我们的文化建设,则是在广阔的领域里致力于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大提高,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言,今天中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就是在经济上实现从建设全面小康到更加富裕的飞跃,在政治上获得最广泛的民主,在文化上体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因此说,十六大阐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深刻的时代的新内容,包括: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敏锐地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现代生产力的趋势,提出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水平;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追赶世界科技的先进潮流,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人才培养和人的素质的提高;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提出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整套方针政策,强调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新人。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提出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又强调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强调要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一个人富裕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强调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
  
   综上可见,十六大阐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又具有新的丰富的时代内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值得我们建立起坚守信仰的指导思想的理论旗帜。
  
   下面谈谈“活用”的问题。所谓“活用”,就是不靠背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词句,而是掌握它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研究,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去加以运用。
  
   首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用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在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述,踏踏实实地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跃上新台阶的伟大实践。
  
   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先进生产力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打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去处理各种问题,以广大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还要解决危害人民利益的一些严重问题。比如,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问题,公共卫生防疫设施与机制薄弱的问题等等,使广大人民在获得经济发展利益的同时,理所当然地享受社会全面进步所带来的利益,从而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再向富裕生活迈进。说到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表现。
  
   其次,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用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去。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包括作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洞察力,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抓住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提出以“三个代表”的要求去推进党的建设,以便把党建设成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理论。这是在党的建设上的一种升华和创新。为此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坚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从这三个方面更好地把党的先进性进一步突现出来;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继承和发扬我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光荣传统,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从严治党,与党内的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扼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和发展;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解决党的执政为民问题,不但在大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要在具体工作上把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要为困难群众解除困难,努力使广大群众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再次,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用到贯彻中央近期出台的“两手抓”的战略决策中去,从坚持“三个代表”的高度,一面打好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攻坚战,一面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又使我国经济继续按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前进。
  
   最后,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用到指导其它各项工作中去。在深入学习、认真领会的基础上,边学习边检查自己的工作,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着力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认真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认真解决党风和干部作风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使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以这些业绩来体现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所取得的新成果。
  

站内链接:
2008/1/23 16:55:18
2008/1/22 9:21:53
2008/1/16 16:04:41
2008/1/14 9:31:40
2008/1/9 9:31:58
2008/1/4 10:01:11
2007/12/29 9:40:42
2007/11/7 9:45:55
2007/11/6 9:21:42
2007/10/22 10:02:17
精彩推荐
[图文] 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务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
市司法局举办第一期机关“党建红引领司法蓝”微论坛
市财政圆满完成2023年度市级部门决算会审工作
东海县机关党支部书记人文素养暨能力提升研修班
中共连云港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联系电话:0518-85811441
苏ICP备05050405号  连备3207050152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